Search

說說你的故事吧

因為在清書櫃的關係,我終於開封很多買了一百年的書(或者從朋友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說說你的故事吧

因為在清書櫃的關係,我終於開封很多買了一百年的書(或者從朋友那兒搶來的書們),有些見面不如聞名,有些是沒想到的讚,還有些事根本忘了我怎麼會拿這本進來。

這本《#做對決斷》屬於後兩者:沒想到的讚,但始終想不起來為何我會看這本。

先說我怎麼會糾結於為何看這本吧,

作者華倫・班尼斯 Warren Bennis 我從未聽過,但查爾斯・韓弟(Charles Handy,《大象與跳蚤》《第二曲線》等書作者)這樣說他

「最大的天賦在他尋獲意義和訊息的能力,而其他人只看到事情的經過,或是昨日的新聞。」

天殺的厲害,我怎麼現在才發現啊。

.

我們都聽過CEO教父傑克。威爾許是如何在38歲成為奇異公司的CEO候選人,後來打敗其他兩個資深經理人,擔任二十年的奇異公司CEO,讓公司年成長率達到10% 還有聞名的六個標準差策略。

後來呢?

傑克・威爾許怎麼選自己的後繼者,在任的二十年做了什麼呢?他的後繼者在太陽光芒下,如何繼續呢?

《做對決斷》不但講了奇異公司如何選擇下一任CEO,沒中選的人又去了哪些公司(3M跟波音),整個九零年代與二十一世紀首個十年,S&P500 的公司做對哪些事又做錯哪些事情。

做錯?

對的,我覺得這本書最好看的就是提了很多偉大的高階的領導做錯的事情,

例如說HP選卡莉。費奧莉納的時候做錯什麼(董事會沒有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引領變革的領導人,找了個沒經過大風浪的媒體寵兒來)、

寶鹼的CEO選擇嬰幼兒用品負責人時候做錯了什麼(沒有跟其他高階主管溝通),還有傑克・威爾許自述自己在選材上只做對了一半...

.

即使是決定高階主管,選才也大量受到情緒與直覺影響。

這些選才者事後回顧,會認為自己最大的錯誤是沒有總是遵循直覺,不過作 者們覺得正好相反,他們做錯的決定都是因為只靠直覺。

.

更有趣的是高階主管如何領導員工

說故事

並不是講最近流行的說故事,曲折動人就能領導企業。

而是領導者要有自己的故事架構,裡面包含領導者的理念,願意為什麼犧牲,覺得什麼重要,面對變革打算用什麼方式做事等等等,都要用自己的故事架構說出來。

故事架構與理念,都不是從天而降,也不是一開始就有。要一直鍛鍊、調整、面對考驗,甚至打擊... 然後才能證明自己的想法。

.

沒有自己故事架構的領導者,比較辛苦。

我記起某個高階主管,能力無庸置疑的一等一,但是當他對四五百人說故事激勵大家的時候,我忽然很想糾正他的典故。

其實不是他要傳達的想法不好,只是我第一次聽,一直糾結在典故的正確性。

如果他更常跟朋友或小孩說說故事,可能就會更自在?

(但更有可能是我太糾結,老闆說話點頭就是了)

.

註:那我終於明白為何某些了不起的CEO級長官們,會熱衷於看電影與經典小說。看一部電影,就是看一個極好的故事,故事比教條豐富,既傳達觀點,也激起人們許多的感受。

https://www.taaze.tw/usedList.html?oid=11100033176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一個人的讀書會,讀出想法、讀出樂趣、讀出溫度
View all posts